【消费新观察】从"夜场"到"文化空间":上海娱乐会所的华丽转身

⏱ 2025-08-17 04:03 🔖 上海龙凤419 📢0

(首席记者 李雯)在静安区一栋改造后的老洋房里,"梧桐夜话"主理人陈昊正调试着全息投影设备。这个由传统KTV转型而来的文化空间,如今每周举办爵士乐演出、艺术沙龙和文创市集。"我们不是要消灭娱乐,"他指着墙上的老上海月份牌说,"而是要给它注入文化灵魂。"

这种转型正在上海娱乐行业形成风潮。市文旅局2025年数据显示,全市完成转型升级的娱乐场所达287家,文化内容营收占比平均提升至42%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外滩源的"声光岁月"项目,将上世纪三十年代歌舞厅元素与现代沉浸式科技完美融合。
上海龙凤419官网
"娱乐也可以很文化。"在徐汇滨江,记者见到了"江畔剧场"创始人林微。这个由夜总会改造的多功能艺术空间,白天是白领减压工坊,晚上变身实验话剧剧场。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的"剧本游"项目,参与者可以身着旗袍在实景中体验老上海故事。"我们挖掘了30多个上海历史人物原型,"林微展示着剧本说,"娱乐是载体,文化才是内核。"
上海龙凤419会所
科技赋能带来新体验。长宁区某知名会所引进的"智能调酒师"系统,能根据顾客情绪指数推荐饮品组合。虹口区的"数字歌厅"则通过AI分析演唱者音色,自动匹配最适合的伴奏版本。"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,"技术总监王工解释,"而是用科技提升文化体验的精准度。"
上海水磨外卖工作室
教育功能也在拓展。记者在浦东"音乐实验室"看到,这里定期举办音乐鉴赏课程,由专业DJ讲解电子音乐发展史。周末的"海派文化沙龙",年轻人可以与沪上老克勒交流上海话的演变。"娱乐场所变身文化课堂,"常客张女士说,"这种体验很上海。"

从南京西路的爵士酒吧到田子坊的微型剧场,上海娱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品质革命。当霓虹灯遇见文化魂,"夜上海"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。(完)